▹ Land of Mirrors 鏡之國|英文
María Medem
2025 / 平裝 / 328 pages / 18 x 25 cm
*法文版書名:À cause d’une fleur 因為一朵花
María Medem 的《鏡之國》(Land of Mirrors)是一部風格獨具的圖像小說,它遠離傳統圖像小說中常見的英雄敘事或回憶體裁,而更接近魔幻寫實與詩意寓言的交界。這是一部以繪畫為靈魂的作品,圖像不只是輔助敘述的媒介,而是主體本身。色彩、構圖、動態與光影交織出一種強烈又溫柔的視覺語言,為讀者帶來一場如夢似幻的沉浸體驗。
故事講述一位名叫安東妮亞(Antonia)的女子獨居於荒涼小鎮,與一朵似乎擁有生命的花為伴。某日,一位神秘旅人瑪努埃拉(Manuela)的到來打破她的孤寂,並引領她踏上一場通往「鏡之國」的旅程。這段旅程探索孤獨與陪伴、模仿與自我認同等主題,藉由視覺與情感的雙重層次描繪出角色內心的轉變與掙扎。
安東妮亞內向焦慮,常陷於不安之中,而那朵花則如童話般跳脫現實、難以捉摸。花既可能是她逃避人際的象徵,也可能是其存在意義的投射。這份曖昧關係在結尾處獲得一種富有魔法色彩的解答,令人聯想到《小王子》中的玫瑰。但與其說是愛的佔有象徵,Medem筆下的花更像是一種「共在」的象徵——不是孤立的情感,而是一種與他者共享存在的可能。
《鏡之國》以「模仿」作為核心意象之一。在一幕關鍵場景中,安東妮亞與瑪努埃拉模仿鐘聲,並一同化身為鐘響,傳達出對理解與共感的追尋。她們相信,唯有能夠模仿,才意味著真正理解;能在他者身上認出自己,也意味著重新遇見內在自我。這種模仿不是失去個體性,而是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。
視覺表現上,María Medem 特有的方形分鏡呈現出動畫般的流動感,強調動作與情緒的微妙變化。她可能用數格描繪一頭驢子緩緩走過,或一人跪地的瞬間——這些畫面並不急於推動劇情,而是邀請讀者停駐、體會。某些分鏡呈現風景閃現的節奏,將時間延展為詩意空間,構築出一場感官的盛宴。
儘管《鏡之國》在意象與氣氛的營造上極為成功,但在情節層面亦留下若干未解之處。像是安東妮亞為何留在這座小鎮?那隻靈犬象徵著什麼?這些模糊性可以被視為魔幻寫實的一部分,也可能是寓言式敘事的自然結果。不過若能有更多背景補充,或許能讓讀者對角色的選擇與行動有更深的理解。
María Medem以色彩、光影、碎片與鏡面描繪奇蹟,即使節奏溫和,仍能讓讀者一頁接一頁翻下去。她那彷若甘露的配色組合總是最先奪目,而那些柔光特寫、或是人群中臉龐的粗糙線條,也成了寶藏中的瑰寶。
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是值得駐足凝視的藝術品。它絕對值得細細閱讀與反覆品味。不僅因為概念在當代圖像小說中耳目一新,更因為María Medem獨特的藝術風格令人難以忽視——特別對插畫愛好者而言。《鏡之國》構築了一個既奇異又令人驚嘆的世界,而曾經孤單的讀者,也許能在其中找到一絲歸屬感。
María Medem 是一位西班牙插畫家。在完成美術學院的學業後,她開始在小型雜誌和自費出版物上發表漫畫。2018年,她與荷蘭出版商Terry Bleu合作,出版了《Satori》。隨後,她發表了《Cenit》(由Apa Apa漫畫於2018年出版,2021年在法國以《Zénith》為名由Rackham出版),並因此獲得了第37屆巴塞隆納漫畫沙龍最佳青年作者獎和ACDCómic最佳新晉作者獎。
2020年,她在法國出版了《Échos》,由Fidèle出版社發行,2021年又出版了《Cedars》,同樣是Fidèle出版社的作品。瑪莉亞·梅登還參與了國際選集,如《Now》(Fantagraphics)和《Cold Cube 004》(Cold Cube Press)。與此同時,她也致力於插畫創作,作品發表於多本知名雜誌,包括《紐約客》、《國際論壇》、《世界報》、《紐約時報》和《Wire》。她還為音樂人Rival Consoles和樂隊Hermanos Gutiérrez製作了音樂視頻。
María Medem 在網絡上非常活躍。她目前居住並在塞維利亞工作。
購書須知 Order guide ✷ 海外購書 (Overseas order) ✵ 非現貨預購 Pre-order
Copyright ©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,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做任何他用。☺️歡迎友善分享,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。 ☻請自重並尊重童里選書專業,請勿抄襲童里選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