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 0

▹ Tout toute seule 一切都能自己做到|附中文

NT$ 620.00

William Wondriska

2010 / 精裝 / 48 pages / 16 x 24 cm


這是將插圖與攝影結合的早期作品之一。

William Wondriska的《一切都能自己做到》,最初於1963年出版。在他的圖畫書中,探索了繪畫和字體的關係;Wondriska當時是耶魯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,他和Paul Rand是同學,兩位藝術家在他們的圖畫書中,運用了源自包豪斯的圖形設計理念。

這本書由Hélium再版,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女孩,艾莉森,她在書中的插圖中以攝影圖像出現。透過結合字體遊戲、插圖和攝影拼貼的創作方式,這本1963年在美國出版的黑橙兩色圖書,展現了童年那種獨特的感覺:不僅能夠做事情,還能「自己」完成它們。

這本書呈現的是一種獨白形式:「從前有個小女孩,叫做艾莉森,她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」);艾莉森列舉她所能做的事情,表達形式是動詞加上不定詞片語,例如:跑得很快、做一個滾翻、背出字母表。書中的前面九頁是描述一個小女孩能夠真實做的事情;但當她說出「做一場夢」後,書中便進入了夢幻般的延伸,這部分跨越了十頁:如「建造一座橋」、「搬去動物園生活」、「去月球」。

在圖像呈現上,Wondriska將這些動作分為兩類:一方面是需要學習,或至少需要經驗的技能,這些技能標誌著小女孩的成長和成熟過程:如「數到十」、「給送貨員一塊錢」、「觀察一隻黑色的鳥」。這些文字元素出現在幾乎沒有圖像、大量留白的畫面上,並使用略微斜體的字型或粗體字。

另一方面,是那些需要孩子全身心投入的活動,如:大聲喊叫、做一場夢、潛入深海——在這些頁面中,圖像佔據了整個頁面,即使這些圖像由字母組成,因為Wondriska和Paul Rand始終沒有忘記字母書寫的強大視覺衝擊力。

這本書是否仍然算得上是一本圖畫書(繪本)?答案是肯定的,因為它依然透過圖像來呈現物件和概念。在這本書中,物件和概念與一個小女孩的認知或渴望密切相關,這使得它成為一本主題性的圖畫書。書中的插圖結合了剪貼的照片和一些簡單甚至略顯笨拙的畫作,這樣的設計強調了孩子豐富的想像力。書中的小女孩渴望的行動,往往比照片中所捕捉到的畫面更加鮮豔、充滿色彩。這些表現想像中的、渴望中的行動的插圖,所蘊含的力量,甚至超越了對現實中行動的文字表達。

這本書以其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年幼孩子(以及所有人)而言,欲望、幻想與想像力所蘊含的生命力的重要性。書中的結論也十分明確:做夢能夠讓人成長。

 


Copyright ©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,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做任何他用。☺️歡迎友善分享,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。 ☻請自重並尊重童里選書專業,請勿抄襲童里選書。